bobty湖南教育一线传真▏澧州翊武学校的精气神

  bobty这是一所在澧县二中旧校址上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;这是一所只用了20多天就筹备好的学校;这更是一所以辛亥元勋蒋翊武的名字命名,传承着“翊武精神”,展现出独特精气神的学校。

  “我们有一个‘捡破烂’的校长。”采访时,学校教师向记者介绍道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  根据澧县县委、县政府的统一部署,原澧县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合并搬迁至新址。为满足附近适龄儿童的上学需求,决定在澧县二中原址上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同时,面向社会为新学校征名,“翊武学校”旨在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蒋翊武,在投票中以绝对优势胜出。

  作为土生土长的澧县人,王业是听着蒋翊武的故事长大的。此时的他,被任命为这所新学校的校长。然而,他刚到学校便面临一大难题——学校基础设施严重老化,其中一栋教学楼被列为危楼,原有的教学设备均被搬至新址。

  “可以说,只剩下几栋空教学楼,重新办学需要一大笔经费。”回想起最初的场景,王业仍然感慨。

  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开学,王业采取“多条腿走路”的方式,一边向行政部门打报告,申请经费和办学设施设备;一边组织人手赶往原澧县三中、四中的校园旧址,收集搬迁后遗留的桌椅板凳等。因此,他成了学校老师口中那个“捡破烂”的校长。

  “办公室和教室的桌椅板凳都是从别的学校‘捡来’的,阅览室的图书是省委宣传部捐赠的,教育局给我们调配了40套班班通设备,我们还申请了一笔资金,用于维修老化的水电线路,消除安全隐患……”王业掰着手指算道,作为“当家人”,他深知这一桌一椅来之不易,因而对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很是“抠门”。

  学校时刻秉持艰苦朴素的作风,要求做到人走电器关,空调等大功率电器非必要不开;倡导行政人员合处办公,多人共用一套办公设备;对批量处理的废纸进行回收、查验,避免浪费……

  学校此前未接入全县的自来水管网,生活用水全靠抽取地下水,因水体浑浊,常出现泥沙堵塞抽水设备的情况,王业几次跑到自来水公司进行对接,直至学校供水系统得到改造,广大师生用上放心水;教学楼年久失修,存在安全隐患,他便积极申请资金,投资1300万元新建了一栋教学楼,现已投入使用;师生缺少现代化教室,他便筹划搭建一个近3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录播教室……

  “王校长大部分时间要么在学校里巡视或在办公室里写报告,要么就在有关部门领导办公室里‘要钱、要物、要人’。”教科室副主任文继志打趣道。

  学校初创时共有97名教师,来自17个单位,管理人员也是从各校抽调而来。临时搭起的班子,如同一盘散沙。开学在即,如何快速整合这支队伍,bobty增强团队凝聚力?

  “这是一所完全没有根基的学校,除去房子是现成的,其他都是全新的。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工作,把根基扎牢。大家要有主人翁意识,在建设学校和发展学校上,人人平等。”开学前,王业组织召开全校教师暑假培训会,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做了规划,bobty也对教师近半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,并决定定期召开管理人员工作培训会。

 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向心力,学校还深入挖掘历史名人蒋翊武的思想内涵,积极打造以“翊武”为元素的家国情怀教育,树立特色校园文化品牌。

  2022年10月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翊武学校所在的澧西街道被列入封控区,学校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启了“停课不停学”。

  “那阵子大家一心想的是工作,吃住也在学校。”八年级年级组长田慧回忆道,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,很多教师选择了留校,“不少老师将办公桌拼凑在一起,就成了‘床’。”

  “九天八晚,没有一个人抱怨,大家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。”在王业看来,这种齐心协力、敢于奉献、不怕吃苦的精神,正是“翊武精神”的生动体现。

  “为推动教研工作,我们出台了《2022年度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教研工作指南》。”教科室主任龚钰子介绍,学校从教研活动基本要求、教研备课组工作考评细则、集体备课制度与教研教改工作目标评估细则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,助推教师专业成长。

  2022年2月16日至17日,翊武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集体推门听课,采取“不提前打招呼,推门即听”的方式,对12名教师的课堂进行点评,范围涵盖初中三个年级。

  “我听的这几堂课,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等方面相对完善。但仍要注意的是,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精细化,学会优化教学。同时,bobty在习题选择及作业设计方面,bobty必须贯彻‘双减’政策,更加求真务实。”课后的交流会上,教导主任彭锐发言。她表示,推门听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,促进教学交流。

  还有2022年翊武学校的暑期教师培训会。会上,文继志结合新课标内容,开展专题解读。他以数学学科为例,对核心素养体系的一致性和发展性进行了精准解析,告诉教师应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、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、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,加深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。

  “通过参加各类集体教研活动,这支队伍更加专业,也更具‘向心力’了。”副校长杨万新感慨道。

  走进体育馆,一些学生正在筹备“翊武之声”文艺汇演,通过舞台剧等形式,还原蒋翊武为了革命英勇就义的场景,体现革命先辈为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。

  “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收集资料、参与编排的节目。”王业告诉记者,“翊武”元素已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,铭刻在师生的心中。

  新生进校后,要听蒋翊武生平事迹讲座,了解其先进事迹;学校规定每周教唱一首红色歌曲,宣传一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或一个历史大事件,并组织开展以弘扬翊武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;每月上一堂家国情怀教育课;每年举办一次“翊武之声”文艺汇演;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《走进蒋翊武》……

  “蒋先生年少时勤奋好学,广泛阅读书报,了解国内外形势。清朝政府腐朽,革命力量掀起救国救民思潮之时,他组织创办了文学社,倡导反清革命。”“烈火硝烟虽远去,精神万古自永生。春风已解千层雪,后辈难忘先烈恩。”翊武广场雕塑前,四(3)班中队的几名学生正在讲述蒋翊武的故事。

  这是大队辅导员余熙蓉组织开展的《传承翊武风范 培育家国情怀》队课中的一个环节。为了让学生对蒋翊武的生平事迹有更深的了解,她结合少先队改革方案“五小”活动主题(“五小”即“红领巾小健将”“红领巾小百灵”“红领巾小书虫”“红领巾小创客”“红领巾小主人”系列活动),bobty组织队员参观学校文化景点,通过讲故事、诗朗诵、快板等形式增强学生认知。

  “澧州翊武,日月光华。我们传承文明薪火,我们续写盛世华章。”音乐课上,教师药兴正在教唱他的原创歌曲《翊武之歌》;历史课上,王业围绕武昌起义,生动讲述蒋翊武的生平故事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,让历史真正“活”起来;美术教师蔡源组织开展“探寻翊武文化传承家国情怀”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研究,带领学习小组搜集网络资料、影视作品元素,深入澧县的大街小巷,探寻蒋翊武的足迹……